“以前,我們村道路狹窄,村民生活艱苦,村內環境又臟又亂,破屋舊房、垃圾隨處可見?,F在,整個村莊基礎設施完善、干凈整潔,人居環境大大改善,道路寬敞,衛生室、文化活動室、文體廣場一應俱全。村民都住上了新房、買了小汽車,人均收入增加了,生活更加幸福。”近日,在高集鎮大賀營村,村民張素珍訴說著村里的變化。
3年前的大賀營村,是一個省級貧困村,大賀營村的巨變,印證了“只要支部和村民心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更沒有辦不成的事。”的道理。
黨建引領促發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支兩委是農村脫貧致富的核心力量,增強村支兩委的戰斗力、凝聚力和號召力是該村的首要任務。2016年3月,在鎮黨委的指導下,該村新班子走馬上任。
“新的黨支部成立后,多方籌措資金,解決了村辦公場所環境差的問題,加蓋了樓層,黨員活動有了場地。新建的村部成了村務決策的主要場所、黨員活動的陣地、服務群眾的窗口和休閑文化娛樂中心。”村黨支部書記魏書營說。
在魏書營的帶領下,村支兩委成員對村里的貧困戶進逐戶走訪,深入了解其致貧原因、生產生活狀況;定期召開支部黨員會議,組織黨群學習脫貧攻堅、民生保障、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與村民利益密切相關的政策,增強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使黨的理論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據介紹,該村按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和“五條途徑”的要求,堅持因戶施策、一戶多策,堅持保障與增收、短期和長期相結合,堅持開發式和保障性扶貧并重。在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升脫貧質量上,先后實施了到戶增收,養殖、種植補貼,光伏發電扶貧、公益性崗位等項目;采取金融扶貧、技能培訓、危房改造、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系列措施,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增加貧困戶收入,改善貧困戶居住條件,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同時,該村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資金,進行了村道拓寬改造、實施自來水工程,重裝路燈、建設村文化服務中心;高標準設置150平方米的標準化衛生室,實現診斷室、觀察室、治療室、藥房“四室分開”。
發展產業補短板
2017年11月,在村里的協調幫助下,該村26歲的剛明強回鄉創辦了億博源中藥材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以艾葉、紅花、姜、益母草、花椒、雞血藤等中藥材料代加工為主,產品銷往杭州、福建、廣州等地,一年獲利70萬余元,帶動貧困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我母親身體不好,常年吃藥,需要照顧。一有空閑我就來這里干活,裝一袋中藥材4分錢,我一天能裝1000多包,照顧了老人,還能掙錢。”該村貧困戶剛明立說。
在大賀營村,像剛明強一樣回鄉創業的還有宋從黨、宋從新兄弟,他們為村里的帶貧工作注入了活力。
得知宋從黨、宋從新兄弟有回鄉創業的想法后,村干部積極給他們宣傳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兄弟兩人被村干部們務實的工作作風所感動,打消了在交通便利的鄰村建廠的想法。
2018年9月26日,兄弟倆創辦的好樂斯足球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創業初期,村里協助我們找場地,幫我們申請各項優惠政策,為企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宋從新說。
據了解,該公司自成立至今銷售額達2500萬元,納稅40余萬元;公司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多次邀請貧困戶深入公司參觀學習,同有就業意愿的勞動力簽訂合同,拓寬了貧困戶增收渠道。
“我在廠里負責打掃衛生和裝卸車,每月有1500多元的穩定收入,減輕了家庭負擔。”該村脫貧戶賈照奇告訴記者。賈照奇的妻子王明英為一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需要照顧。
截至目前,好樂斯足球制造有限公司有員工50余人,其中貧困戶6名,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戶年均收入達10000元以上。今年以來,根據公司業務發展,村里申請50萬扶貧資金建設500平方米帶貧車間,租賃給好樂斯足球制造公司使用,車間產權歸屬大賀營村,公司每年支付車間租賃費5萬元,帶動44戶貧困戶在此務工。
“下一步,我們將充分發揮黨支部的主導作用,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努力發展集體經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鼓勵農戶種植藥材、花生等經濟作物,發展雞鴨禽、水產類養殖業,多種經營,帶領群眾實現共同致富。”魏書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