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爺爺,雙休日我還回來住。”9月4日,依依惜別中,高集鎮任崗村的李興虎目送著小孫子遠去。
“小孫子住住還不想走了。”“是啊,以前就不愿意來,說爺爺家的廁所臭,自從廁所改造以后,一放假都來了。”李興虎的一席話,引得鄰居哈哈大笑。
從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的談笑中,折射出“廁所革命”給村民帶來的便利,以及與日俱增的幸福感。
李興虎介紹,家里之前使用的是旱廁,一到夏天蒼蠅蚊子滿天飛,院子里氣味刺鼻。如今,改造好的廁所墻壁、地面貼著瓷磚,熱水器、洗手池、花灑、沖水便池俱全。“腳一踩就沖走了,真方便,現在咱的日子過得一點都不比城里人差。”
“廁所糞便排放到了哪里?”看到今日鄧州疑惑,李興虎告訴今日鄧州,廁所外面建了一個“三格式”化糞池,第一格沉淀,第二格發酵,第三格化肥。
“經過處理的糞便是莊稼最好的肥料,不僅節約了種地成本,還變廢為寶,實現了雙贏。”李興虎笑著說。
“廁所革命”帶來的不僅僅是如廁之便,更讓村民的環境衛生觀念發生巨大變化。
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勇告訴今日鄧州,小家如廁環境的改善,隨之帶動大家環境的整體提升。村民主動參與到村內環境衛生整治中,自覺收拾房前屋后衛生,垃圾堆、柴草堆、雜物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綠意盎然的小花園、小菜園。村里又把廢棄多年的坑塘進行整治,在四周種上樹木,用磚塊鋪設甬道,購置了石桌石凳,把坑塘四周打造成小游園,成為該村村民茶余飯后最樂意去的地方。
隨著“廁所革命”工作的穩步推進,該鎮越來越多完成改廁的群眾享受到“廁所革命”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一個土坑兩塊磚,又臭又臟。”這曾是該鎮農戶廁所的真實寫照。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生活品質,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高集鎮把推進“廁所革命”工作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全面貫徹落實“小廁所、大民生”的戰略方針,嚴格按照“因戶施策、有序推進”的工作思路,高質量推進農村戶廁改造,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改“小空間”下“大力氣”。該鎮成立由書記任政委、鎮長任指揮長、鎮有關班子成員及站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改廁“回頭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細化責任分工,明確工作時限、落實工作任務。多次召開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工作推進會,傳達上級有關戶廁改造工作要求,組織各村(社區)積極排查問題、補齊短板,保質保量完成改廁工作。
為改變群眾的陳規陋習,該鎮通過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印發明白紙、大喇叭廣播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廁所革命”的意義和戶廁改造后期管護辦法,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組織村民現場觀摩,直觀感受改廁帶來的變化和好處,打消思想疑慮,實現從“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轉變。
“我們將群眾滿意度和使用方便度作為檢驗改廁成效的唯一標準,建立改廁后續管護的長效機制和‘回頭看’工作機制,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該鎮鎮長呂興讓說。
該鎮按照“誰排查、誰簽字、誰負責”的原則,組織鎮村干部入戶實地查看,了解每戶廁所改建或新建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掌握各戶現狀和需求,對排查過程中發現存在問題的廁所,建立問題清單,并及時制定整改方案,保證摸排工作不落一村、不落一戶、不落一項。
同時,鎮黨委政府定期聽取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工作匯報,對落后村和個人進行約談,督促工作落實。針對排查出的問題,一戶一策,逐一解決。建立農村改廁問題整改臺賬,能馬上整改的立行立改,不能馬上整改的明確時間表和任務單,限期整改。
“市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工作開展以來,高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周密部署,全面排查整改,取得明顯成效。”該鎮人大主席高志幫介紹,截至目前,全鎮已改造廁所4321戶,排查問題廁所77戶,已整改47戶,剩余30戶限期整改,確保問題廁所整改到位。
“‘廁所革命’一端連著群眾生活品質,一端連著社會文明程度。下一步,我鎮將持續開展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工作,進一步抓細抓實改廁工作舉措,確保改廁工作惠及群眾。”該鎮黨委書記陳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