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張恒偉念好養?!爸赂唤洝?/h1>
    2021-05-26 09:55:35 作者:丁春雷 來源:
    分享到:

    鄧州網訊 恒偉牧場位于林扒鎮周西村,建于2013年,在各級領導和市殘聯的關心支持下,由最初的30頭奶牛發展到現存奶牛400余頭,員工由原來的2人發展到15人,日產鮮奶4.5噸,與蒙牛簽訂了長期的購銷合同……

    該牧場負責人張恒偉身殘志堅,靠養牛不僅自己走上致富路,還帶動當地殘疾人及鄉鄰共同致富奔小康。群眾說起他,人人都豎起大拇指:“這娃真中。”

    張恒偉因小時候患有小兒麻痹導致身體殘疾,走路時間長了就感到不舒服,父母歲數大了,兩個孩子幼小,妻子又體弱多病,他是家里唯一的勞動力。他原來在棉麻公司上班,沒過幾年棉麻公司解散了,沒有了收入來源,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正當他發愁的時候,2010年,市殘聯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培訓內容有生豬養殖、肉牛養殖、牧草種植。張恒偉積極參加學習,聽完課后他有了目標:養牛。

    隨后,他借錢買了一頭奶牛,開始了忙碌的生活:養牛、擠奶、送奶。每天無論多忙多累,他都要找點時間看養牛方面的書籍,向有經驗的養殖戶請教奶牛的養殖技術,慢慢地掌握了奶牛疾病的治療方法。

    2013年,在鎮政府和殘聯的幫助下征地建廠,當起了“牛老板”。

    2014年,奶業形勢急轉日下,養殖場面臨著難以生存的困境。在這種形勢下,市殘聯和鄉鎮服務中心畜牧站對養殖場進行跟蹤服務,每周到養殖場了解需求,請專家上門培訓、指導,幫助他更好地掌握養殖技術,做好防疫工作,減少了損失。

    隨著效益越來越好,張恒偉想擴大養殖規模。2017年,他投入資金,擴大牛舍,養牛廠年存欄量達300余頭。

    “如今,養殖場年均可出欄80頭以上,每年能賺20萬元左右。”張恒偉說。

    致富不忘鄉鄰。養殖場擴大養殖規模后,工作量增加,張恒偉就讓鄉親們和他一起干,優先安排殘疾人務工,并按照殘疾程度不同,安排他們開車、養殖或裝卸草料等工作。目前,養殖場已帶動村里6名殘疾人就業,工資每月3000元以上。

    在該牧場務工的唐子河說起張恒偉感激不已:“在養殖場,我主要負責開車、拌料、送料工作。通過這幾年學習養牛技術,我自己也養了幾頭牛,既照顧了家庭,又有了經濟收入,今年增收已超過1萬元。真的感謝恒偉哥。”

    談到未來的計劃,張恒偉說:“下一步,我準備擴大養殖規模,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帶動其他人一起致富奔小康,為周邊群眾和殘疾朋友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