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秀色宜人。在劉集鎮雷莊果木花卉種植合作社的基地里一派生機盎然,桂花、紅葉石楠,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苗木,讓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個天然氧吧里,這些得益于該合作社董事長趙峰的辛勤付出。
趙峰,1967年出生。1986年,他懷著報國之志,穿上綠軍裝走進夢寐以求的軍營。在軍隊這所大學校里,他開闊了視野,得到了錘煉和鍛造,先后擔任班長、代理排長,1989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1年12月,服役5年的趙峰服從組織的安排,退伍回到家鄉劉集鎮雷莊村,先后被鎮公安派出所選聘為合同警,在村任村干部。
試水創業嘗苦果
2014年3月,該鎮政府鼓勵有經濟頭腦的青年參與到農業經營開發中去。趙峰看到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農業,大力支持家庭農場的發展,就萌生了創辦合作社發展家庭農場的想法。在鎮村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下,當年趙峰注冊成立了鄧州市雷莊村果木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利用流轉的1350畝土地,創辦起家庭農場,種植花卉、果樹、水稻等特色產業,以合作社為紐帶,帶動貧困戶參與其中,走共同脫貧致富之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合作社剛成立初期,也是萬水千山、阻力重重。當年他種植了200多畝洋蔥,因市場供大于求,幾十萬斤洋蔥賠錢出售,除去種苗、澆水、化肥、工人的工資,凈賠了10萬余元;他試種旱季水稻,水肥和管理跟得上,水稻長勢喜人,眼看豐收在望,誰知,噴灑的除草劑不合格,水稻又大幅減產;種了200多畝花生,果實累累,哪知,到了收獲期卻下了一個多月的雨,導致大部分的花生出芽、發霉,損失慘重。
調整結構發展現代農業
痛定思痛,趙峰下決心要調整結構種植辣椒,發展現代農業。
“趙峰辣椒紅又紅,好似門前小燈籠。摘下一個嘗一嘗,辣得舌頭紅彤彤”。這是在趙峰種植基地摘辣椒的務工人員編的順口溜。眼下,趙峰種植的460畝七寸紅朝天椒已到收獲期,每天30多名貧困戶在此收摘。前年,他與淅川辣椒客商合作,由他們提供技術、種子,并回收辣椒,辣椒當天收摘、當天運走,自己提供土地,聘請工人管理。趙峰嘗到了發展現代農業、調整種植結構的甜頭。去年,他看到晚秋黃梨發展前景廣闊,依據市場行情,栽植安徽碭山晚秋黃梨400畝,現已碩果累累。同時,從云南引進種植金銀花100多畝,油用牡丹800多畝;種植包菜200多畝,南瓜、冬瓜各200畝。在收摘南瓜和冬瓜時,他摸索出一套將瓜根切除0.5寸進行貯存竅門,確保了瓜果在裝運時不受損壞,延長了瓜果的保鮮期,增加了經濟效益。
帶領群眾走上脫貧路
經過幾年的打拼,合作社慢慢地走上了正軌。今年種植的200多畝旱季水稻由于加強科學管理,目前豐收在望。趙峰借鑒該鎮陳橋村旱稻除草的先進技術,及時控制了草害,為水稻豐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3個兒子都患有疾病,家里生活極其艱難。在趙峰的合作社里務工,每年可以收入8000多元,加上政府的照顧,日子越過越好了。”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郭紅濤感激地說道。
目前,合作社常年有20多個像郭紅濤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基地務工,農忙的時候有70多人,每年開支的工錢就達30多萬元。村民不僅在家門口就業,增加了經濟收入,還照顧了家庭。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是我的最終夢想。下一步,我打算擴大合作社發展規模,吸納更多的貧困戶來基地工作,努力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微薄之力。”趙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