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又到煙葉收獲的季節。走進彭橋鎮,一排排連片種植的烤煙長勢喜人,一片片肥大的葉片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油亮,煙葉迎來了大豐收,煙農們迎來了一年中最關鍵、最繁忙的日子,烤煙成為群眾增收的“搖錢樹”、致富的“金葉子”。
彭橋鎮作為我市煙葉種植大鎮,堅持狠抓特色產業,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煙葉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煙葉產業的發展模式。
丁北村種煙大戶朱秀紅今年種植了110畝煙葉,預計年收入在30萬元以上。他告訴今日鄧州,煙草公司定時下村指導,通過抓生產管理和技術培訓,積極推廣優良品種。煙站的技術人員更是長期駐扎在村上,實時跟蹤服務,定期上門指導,更好地保證了煙農的高收益。
不僅如此,在烤煙的育苗、移栽、采摘、編煙、裝炕、烘烤等各個環節,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督促、指導農戶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推行烤煙規?;N植、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烘烤,確??緹熒a質量,促進烤煙增產、農戶增收。
面對持續高溫干旱,該鎮煙站技術員加大了對煙農的田管技術服務力度,指導煙農對不同長勢煙株實施分類管理,重點從田間灌溉、病蟲害防控等方面加強管理,確保技術指導不落一塊,精準服務不落一戶,力爭煙葉穩產增收。
“今年氣候異常,6月份連續高溫干旱給煙葉生產造成不利影響,針對干旱受災煙田,我鎮煙站第一時間聯系煙葉保險承保部門深入受災煙田,積極指導煙農開展煙葉生產自救,力爭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該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今日鄧州。
種植煙葉是技術活,時家村村民趙學禮是一名新煙農,對煙葉種植一竅不通。為此,該鎮通過“老帶新”的形式,請一位老煙農指導他種煙。為了干出一番事業,在老師傅的帶領下,趙學禮干勁十足,制定了學習計劃,不僅向同村的煙農請教,還積極參加煙草公司組織的各種培訓,并把自己總結的種煙經驗記在本子上。通過學習和實踐,今年,趙學禮就嘗到了種煙的甜頭,成了村里的種煙致富能人。
為解決煙農在烘烤環節投入大的問題,該鎮積極申請專項資金,共投入20余萬元改建新能源烤房50座,解決了煙農難、愁、盼的問題。
走進新建的新能源烤房,只見人來車往,一片繁忙。“現在種田都講究科學化、機械化、專業化,烤煙烘烤也是一樣。”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負責人說,“機械化不僅工效提高了幾倍,而且對鮮煙損傷小,為烘烤高質量的好煙提供了前提保障。”
有專業技術人員集中指導和管理,傳統煙農正在向新型煙農轉型,該鎮煙葉種植呈現一片大好形勢。
“我們種植煙葉,通過合作社、大戶帶頭種植,帶動周邊群眾連片發展烤煙,有效提高群眾收入。”提及現在的生活,村民朱秀紅喜滋滋地說,“早年間,一家人靠著幾畝薄田生活,日子很困難。后來想著總要做出點改變,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植煙葉,沒想到,真的掙錢了,日子也越來越好了。”
走進該鎮繩崗村,沿途煙葉種植地盡收眼底,遍地煙葉長勢喜人,每株煙葉足有一人高。
“我種植了240余畝煙葉,吸納40余戶群眾在這里務工,還有幾戶脫貧戶。這些天煙葉一天一個樣,稍遲一些就在地里變黃了,必須要搶抓時間,大家都是卯足勁加油干?,F在每天早上6點之前就要到煙地里采煙,將持續兩三個月。”種植大戶陳立巖說。
據了解,煙葉種植作為該鎮發展時間最長、收入最穩定的產業,增加了群眾的家庭經濟收入,煙農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基本上都建起了樓房,開起了小車,過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除帶富了煙農外,烤煙種植還帶動了大量閑散勞動力務工。
“我們在這里干活,不僅拿到了土地租金,只要肯干勤快,一個月還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既能照顧家庭又能增收,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說起這些,正在忙碌著編煙的群眾就打開了話匣子。
該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彭橋鎮依托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由“點”到“片”擴大煙田規模,大力推廣煙葉生產新機械、新技術,打通服務煙農“最后一公里”,促進煙葉生產效益提升,實現了煙葉種植保質增量的目標,群眾正沿著發展煙葉產業的路子,昂首邁向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