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日前,在十林鎮習營村的習鄉林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里,郁郁蔥蔥的獼猴桃樹順著村道兩邊,整齊排列開來。一個個即將成熟的獼猴桃綴滿藤架,秋風拂過,陣陣果香撲面而來,令人垂涎欲滴。
“今年獼猴桃長勢喜人,近2000畝的獼猴桃已進入了盛果期。”該合作社總經理吳杰開心地說,由于獼猴桃營養價值豐富,市場需求比較大,獼猴桃大部分已經被提前預訂,這樣一來,銷路也不愁了。
今年42歲的吳杰是新野人,年輕時曾經做過農副產品批發生意,因為能吃苦,做事又實在,十幾年來,他的生意做得順風順水,日子也過得紅紅火火。
2016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吳杰接觸到獼猴桃種植項目。實地考察中,他了解到我市氣候溫和,土層深厚,光照充足,適合獼猴桃種植。同年10月,吳杰和家人商量后,決定在十林鎮流轉1000畝土地,開啟自己又一次的創業之路。
“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吳杰深有感觸地說。
在和十林鎮政府對接后,吳杰的項目得到了鎮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加速項目進程,鎮政府安排專人協調流轉土地,最終決定在習營、景營等村進行土地流轉。一期近1000畝的土地流轉工作中,遇到了少部分不愿流轉土地的村民,鎮村干部到農戶家做工作,經過苦口婆心地講解,在兩周的時間內,近1000畝土地流轉到位。
由于獼猴桃苗木對環境條件要求嚴格,因此在建園時要進行周密規劃,如選擇好適宜的園地,規劃好排灌系統、道路、防風林,配置好授粉樹及選擇好適宜的架式等。為了讓獼猴桃園區能更好更快地發展,該鎮請來了專業的農技師到園區進行指導,助力產業園的發展。
為了種出高品質獼猴桃,吳杰搜尋各種專業種植書籍充電學習。一有機會,他就參加各類獼猴桃專業技術培訓,去周邊獼猴桃種植區學習獼猴桃種植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嚴格按照有機綠色食品生產標準,使他的獼猴桃在市場上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談及自家獼猴桃口感好的秘訣時,吳杰笑著說:“為了果子品質更好,除了科學管理,我們全部施用豬糞等有機肥。”他將園區野草割掉還田,不僅起到保溫保墑的作用,還可以改善園內小氣候、增加土壤有機質。
經過三年的種植,該合作社的獼猴桃種植技術不斷成熟,園區產量與質量持續提升,果子也得到市場認可,獼猴桃成了吳杰的“致富果”,也帶領了周邊群眾共同富裕。
2019年,吳杰決定再次擴大獼猴桃種植規模,又流轉了1000畝土地。同時,合作社的冷藏庫建成并投入使用,可容納1000噸儲存量。目前,合作社正在建設農產品深加工廠,廠房主體已建好,待設備到位即可投入使用,真正實現“種、儲、加工”一體化。
在發展獼猴桃產業的同時,吳杰積極參與產業扶貧活動,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脫貧戶30余家。
“以前只在家里種點莊稼,賣點自己種的菜,一年到頭沒有什么收入。合作社建起來后,我就在里面工作,除草、噴藥、修枝、摘果等,一個月工資還有2000元左右,生活比以前富裕了不少。”景天營是十林鎮景營村人,今年64歲,以前在家里專門照顧學生上學?,F在,每天送完學生后,來到園區干些力所能及的活。
“家門口就業就是好,接送孩子兩不誤,吳總的管理也比較人性化,到接孩子的時間,基本都讓我們早點回家。”景天營很滿意目前的工作。
“把地交給園區俺們放心,每畝每年給五六百元土地流轉費,而且俺還能在園區打工掙工資。”今年63歲的脫貧戶馬長林高興地說。園區不僅讓村民手里的土地價值翻了好幾番,還帶動附近村里60多名閑散勞動力就業。
“自己產業壯大了,也要帶動周邊群眾一起共同致富。”吳杰說。每當周邊有群眾來咨詢獼猴桃種植技術時,吳杰總是不厭其煩地傾囊相授,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通過種植獼猴桃走上致富路。
吳杰介紹,今年正值盛果期,預計獼猴桃總產量在200多萬斤,經濟效益預計在1000萬元左右。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關鍵。為推進鄉村振興,我鎮多措并舉盤活資源促農增收,發掘鄉村功能價值,強化創新引領,推進特色項目建設,培育好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新勢能,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日子富起來、生活好起來。”該鎮黨委書記魏新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