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雪潔
夏集鎮土質好,紅薯產量高,自古以來就有做粉條的悠久歷史,其紅薯加工的粉條以獨特的口感、韌勁遠近聞名。
近日,記者一行走進夏集粉條廠??臻煹牧罆駡錾?,工人們正將一根根粘連著的粉條分開、抖散,讓它們晾曬得更加均勻,一排排雪白的粉條在陽光下隨風柔軟地舞動。
“今天天氣好,你們來得正是時候,粉條需要天然晾曬,對天氣情況要求較高,太陽光照好的時候,是晾曬的最佳時機。”粉條廠負責人李劍向我們介紹。
“豬肉燉粉條、大鍋菜等等,這些常吃的家常菜,都少不了紅薯粉條。記得小時候,每逢過年,大人們置辦年貨最重要的就是做豆腐和漏粉條?,F在回想起來,只記得吃的滋味,卻忘了做的艱難。”隨行的一位同事,看到晾曬的粉條,頗為感慨。
“手工制作出來的粉條,整套流程需要18道工序,最后都要經過晾曬,曬干后才能進行包裝銷售。”李劍告訴記者,自己從2002年開始辦廠,做粉條已經16年了,經過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粉條廠已經形成規模,并注冊成立了鄧州市鑫地實業有限公司。
如今,致力于生產有機、綠色、健康食品的鑫地實業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紅薯淀粉、紅薯粉條和紅薯粉皮等薯類深加工,逐步建立了環保、透明的薯類制品產業鏈。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與廣大農戶簽訂紅薯種植產銷合同,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施肥、統一技術、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的“七統一”。目前,該公司擁有安全無公害的紅薯原料基地已超過萬畝。
“我們村里本來就有種植紅薯、制作粉條的傳統,現在手工粉條也很受消費者歡迎,口感好,價格不錯。我們種植紅薯,根本就不愁銷路。”高臺村紅薯種植戶楊道健說,“把紅薯變成粉條賣,效益比種植玉米高啊!”
“平時廠里用工,都會優先考慮我們這些貧困戶。前一段家里急需用錢,還沒等我開口,李老板就提前給我預支了3000元工資。跟著他們干,我很踏實。”談起李劍夫妻,高臺村貧困戶楊新太很是激動。
走進生產車間,撈粉條的師傅像炸油條撥鍋一樣,用長筷子把粉條順著鍋沿,撈到一旁的涼水盆內,另一個人一邊往鍋里加涼水,一邊把漏好的粉條往外拉。
“我們生產的紅薯粉條,不需要任何食用增筋劑、食用色素等,粉條耐煮,富有彈性,味道純正。由于紅薯粉條主要依靠傳統手工制作,工序多、成本高、利潤低,紅薯粉條銷售相對遲緩。”李劍說。
真金不怕紅爐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夏集粉條貨真價實與誠信經營的理念,使得回頭客越來越多,盡管粉條的價格有些高,認可和選擇夏集粉條的客商也在逐年增多。
“這不,前兩天北京客戶打來電話,讓我給他發物流呢。”李劍笑著讓記者看他的微信聊天記錄。
據了解,近幾年我市在北京舉行的京鄧對口協作展銷會上,夏集粉條一直備受青睞,鑫地實業有限公司已經注冊了“天之綠”“夏集” “吐嚕粉匠”三個商標。夏集粉條已進入南陽、鄧州各大超市,網店銷售也十分紅火,年銷售額達百余萬元。
“目前,我們的重點工作就是讓粉條生產規范化發展,改變粗放的生產方式,走精細化之路,建無塵車間,對粉條進行真空包裝。”面對未來,李劍滿懷信心。
工人們在制作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