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小楊營鎮平安社區的黨建主題文化廣場唱歌的、跳舞的、健身的熱鬧非凡。“自從有了黨建廣場,大家經常相約來這里鍛煉身體,聊天拉家常,甭提有多高興。”一位村民告訴記者。
平安社區是小楊營鎮的“北大門”。2010年,該社區從淅川縣香花鎮搬遷至此,改名平安社區。社區分南北兩個居民點,共有348戶1600余人,其中貧困戶8戶,社區黨員30人,村支兩委7人。近年來,村支兩委團結帶領社區群眾,堅守初心和使命,贏得了社區群眾的擁護,社區已與當地深度融合,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
黨建引領 幸福前行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四,是社區的黨員學習日,村組干部人人發言,交流黨建學習心得體會,梳理匯總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了解黨員干部思想動態。”平安社區黨支部書記曾憲中說。
在社區干部的帶領下,社區居民家家致富有方,戶戶收入提高。村里開辦了惠民超市,修建了衛生所、敬老院、游園、健身場地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社區的土地都流轉出去了,村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了,360人外出打工創業,100多人在本地經商。目前,社區擁有各種大型運輸車輛30余臺,家家有小轎車,農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場和帶貧車間扶貧作用發揮明顯。”曾憲中說,“現在,社區人均年收入達到了6000元以上,社區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在黨建文化廣場對面,一座三層樓房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工人們正在進行外墻粉刷和內部裝飾。“那是社區新的為民服務中心,明年就能投入使用,到時候還要建一座文化大禮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營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圍,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力和社會號召力。”曾憲中介紹。
黨員帶頭 示范引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農村,一個村(社區)發展的快慢,與村干部的示范引領作用密不可分。
平安社區有將近60畝的種植(養殖)場,前幾年,曾養過鵝、泥鰍,種過蓮藕等,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這種情況村干部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60多畝地閑著,實在心疼人。”曾憲中說,后來,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大家一致贊同由村里把這些土地承包下來。
說干就干,2018年下半年,社區干部通過外出考察,科學論證,對蓮藕坑塘進行了平整,種植適合本地氣候特點的櫻桃、桑葚、山楂、小辣椒、花椒等經濟作物,并借助市移民局積極爭取上級農業項目。
“社區干部在關鍵時刻,要給老百姓做好示范帶動。不能逼著老百姓種這種那,只有讓大家看到你有了效益,他們就會照著做。”曾憲中說。
社區主任李明有是個“閑不住”的人,他在工作之余,2017年以來,帶領部分群眾到鄭萬高鐵務工,每人每天都能有近200元的收入。“社區干部要多為群眾著想,讓群眾增加收入。”李明有說。
黨群連心 越來越親
平安社區的村民,遇事不等不靠,能自己解決的,從不給社區添麻煩。去年夏天,村民曾照先家的房子滲水,他就自己購買了防水材料,在房頂加了隔熱層,不但房屋不滲水了,而且夏季屋里也不熱了。
“咱社區的群眾好得很,自己能夠解決的事情,不向社區張口。但這種情況,社區會統一進行登記,年底給予補助。”李明有說。
多年來,平安社區從沒發生過一起群眾上訪事件,村民對社區干部充分信任,各項工作開展起來得心應手。
2018年初,小楊營鎮被我市確定為土地“三權分置”試點鎮,按照一般工作程序,各村要先把流轉土地的租賃款打到村民的銀行賬戶上,再進行土地流轉。但平安社區沒有這樣做,而是讓村民們自己主動到村部來簽字領款,再流轉土地。
“我們這樣做,是讓群眾真正從內心認可土地‘三權分置’,避免后期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曾憲中說。社區每年確定低保名額時,都要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認真篩選,集中評議,公開公正,群眾心服口服。
采訪結束時,記者路過社區黨建主題文化廣場,那面巨大的黨旗和“黨建引領,幸福前行”八個鮮紅大字,在秋日的陽光里熠熠生輝,激勵著黨員干部守初心、擔使命,帶領社區群眾闊步向前。
特色辣椒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