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鎮政府不久,鎮里便將脫貧攻堅這個艱巨而繁重的任務交給了他,在近三年的扶貧路上,姚崇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酷暑嚴寒,都堅持深入到田間地頭開展扶貧工作,用實干擔當詮釋著扶貧干部的風采,用無私奉獻幫扶貧困戶走上脫貧路。
每天早上8點,姚崇都會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里,帶著工作激情,投身于扶貧工作之中,研究政策,制定規劃,入戶調研,落實舉措。
“剛開始時,這對我而言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工作領域,很多政策性的知識我都還不了解,怎么去挑起全鎮扶貧工作的大梁?但組織上信任我,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扶貧工作做好做實,讓全鎮貧困群眾如期脫貧。”姚崇話語鏗鏘。
說干就干,姚崇一頭扎進了工作里,邊干邊學,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熟悉
掌握了扶貧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帶領鎮扶貧辦和各村幫扶干部奮戰在脫貧攻堅最前線。
在一次入戶走訪中,姚崇得知王營村貧困戶習道獻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吃藥,家中唯一的孩子習明振在外上大學也瀕臨輟學,他第一時間與教育、民政部門聯系,申請給予應有的補貼,還積極與愛心企業求援對接,給予該戶5000元的大學生活補助。
“就像從天上掉下來一個親哥哥一樣,他事事為我們操心謀劃,還幫我爸爸辦理慢性病證明,減輕了醫療支出的負擔?,F在好了,我們家已經順利脫貧啦。”習明振高興地說。
姚崇深知“輸血不如造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產業就業脫貧才是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脫貧的重要途徑。他在工作中,一直認真學習扶貧政策,借鑒外地優秀的扶貧開發案例,結合張村鎮的實際情況,積極幫助貧困戶謀劃脫貧措施。
去年,他利用張村鎮天輝農牧實驗園發展畜牧產業,率先帶動100戶貧困戶先富起來;通過“到戶增收”“入股分紅”使100戶貧困戶的年收入增加1600元以上。并利用工作之余,積極到貧困戶家中動員貧困戶就近務工,增加收入,使貧困戶早日持續穩定脫貧,郭王村的吳金花便是其中之一。
正值“三秋”生產之際,吳金花一大早,便拿著厚厚一疊農業保險宣傳材料穿梭在田間地頭和大街小巷,原來她是郭王村的農業保險村級協保員。
“以前的時候,一家老小的生活都靠愛人在外打工掙的那點錢,老母親長期臥病在床,三個孩子都在讀書,日子過的真是很艱難。”吳金花回憶過去,眼睛濕潤。就在她家最困難的時候,姚崇來了??紤]到吳金花家勞動力常年外出,無法進行大規模種植養殖,姚崇便建議她嘗試去做農業保險村級協保員,一來增加收入,二來不影響照顧家中老人和小孩。聯系機構,協助培訓,在姚崇的幫助下,吳金花覺得生活充滿了希望。
鎮上的扶貧工作千頭萬緒,每件事情幾乎都離不開姚崇。老百姓的大事小事也都愛找他幫忙。在他的世界里,幾乎沒有了節假日的概念,白天時間入戶調研,宣傳政策,落實各項扶貧措施,晚上加班完成上級布置的各項工作任務。每年,在田間地頭聽過他宣講扶貧政策的干部群眾超過千余人次,“白加黑”“5+2”的優良作風和為民情懷,暢通了干部與群眾間的溝通橋梁,贏得了村民的信任。
“姚崇這個干部做官不像官、講話沒架子,大家都相信他有辦法讓村民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產業越做越大,財路越拓越寬。”王營村村民趙粉菊動情地說。
張村鎮扶貧辦主任姚崇正在安排部署工作
張村鎮朱營村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