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鄉鎮黨政部門作為農村基層組織,扎根農村、貼近農民,既是黨中央惠農政策的貫徹執行者,又是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實施者。因此,如何發揮鄉鎮黨政部門“統”的功能、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是新農村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
1.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為建設新農村打牢物質基礎。沒有生產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沒有經濟基礎。堅持以發展生產來解決新農村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堅持以發展來促進其它方面的進步。要把發展生產的立足點放在激發農民群眾創業的積極性上,增強其發展意識,提高其發展的能力,形成人人干事創業、爭當致富能手的濃厚氛圍。
2.引導農民群眾在建設新農村中發揮主體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既是發展主體,又是受益主體。發展的力量來源于農民群眾,發展的成果也必須惠及最廣大農民群眾。只有使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們必須把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第一大事,采取切實措施,在生產發展的同時解決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使老百姓過得安心、過得放心、過得開心、過得舒心。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造福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的健康指數、快樂指數和幸福指數。
3.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要的是要抓好“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創業氛圍、一套好的扶持政策。
4.加強民主管理,尊重農民意愿。把尊重農民意愿作為第一原則,要把農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檢驗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善于總結推廣他們在實踐中創造的新經驗;革除一切束縛農民創業的體制弊端,營造農民自主創業的寬松環境;要加強基層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務公開。要讓農民知情,使農民認同,使建設新農村的過程成為農民群眾參與發展、共享成果、實現價值的過程。近年來,鄧州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啟動民主程序,采取了“4+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不斷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地投身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實踐中去,把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