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高效突破爭一流、建設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自然資源系統怎么干?日前,今日鄧州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采訪了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林。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縣域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點領域,以大治理推動發展,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責無旁貸。我們將切實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錨定‘兩個確保’,對表‘十大戰略’,聚焦土地要素保障、森林資源管理、國土空間規劃、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為我市建設中等城市、丹江口庫區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南陽副中心城市貢獻力量。”李林說。
持續發展 精準規劃
按照前瞻30年、做細15年、做實近5年的工作思路和理念,科學編制《鄧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把“擁河向鐵,北拓東展”的發展理念、“一核四區六軸”的空間格局、中心城區“雙百”框架謀劃繪制出來。在此基礎上,更要做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與城鄉建設、生態保護、土地利用等一系列規劃的貫通銜接,確保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要加快推進縣、鄉、村三級規劃編制工作,綜合考慮我市未來產業布局、項目建設、生態保護、城鄉建設、基礎配套等要素的兼容性,形成功能協調、可持續、體系完善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盤活資源 高效利用
重點圍繞湍北、人民路兩側、陳灣城市更新等區域,綜合研判市場需求形勢,進一步優化土地供應方案,強化重點項目用地保障力度,項目報批專人專責,全程實時跟蹤服務,確保項目早批、早供、早開工。
加大閑置低效土地處置力度,對土地利用監測監管系統涉嫌閑置的地塊,盤活提效,依程序依法依規認定處置,對土地利用監測監管系統中未按約交地、未按約開工、未按約竣工的,逐步消化處置,力爭到2022年底,完成我市開發區存量建設用地的激活工作。
推進農村建設用地“三項整治”,有效保障我市城鄉建設項目用地審批指標平衡;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對已納入試點的入市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項目跟蹤服務,及時總結經驗,為項目高效用地全面鋪開奠定基礎。
生態保護 天藍水清
開展國土綠化,重點推進石漠化治理和干渠綠化提升,2022年計劃任務1.6295萬畝,其中杏山石漠化治理1.0787萬畝,南水北調中線干渠綠化提升0.4228萬畝,農田林網0.128萬畝;實施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總投資674萬元,計劃人工造林1000畝。
加快我市歷史遺留礦山修復工作,年內完成禹山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程,同時利用中央財政資金201萬元再開展1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拓展開發湍河國家濕地公園和杏山省級地質公園,將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歷史內涵與自然景觀有機統一。
轉變觀念 提能增效
以“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服務效能。把思想觀念上的問題表現找準、形式說清、原因分析透徹,明確方向抓整改提升。積極學習研究惠企政策和有利于我市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把各項政策學好學透、靈活用好,轉化為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全力以赴當好服務企業發展的“金牌店小二”。
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聚焦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中梗阻”等作風頑疾,推動構建說“不”事項四級責任鏈條,確保辦不成的事有人管、有人辦、能辦成。
“對標最簡流程,融通業務、數據整合,實行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對標最高效率,告知承諾、提前服務;對標‘最多跑一次’,推進網上辦、掌上辦,實現就近跑、跑上門,努力以不動產服務品牌贏得群眾贊譽。”李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