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樹立‘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理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市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實踐中。”近日,市城市管理局局長張超在接受今日鄧州采訪時說,“2022年,要以‘觀念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為抓手,讓城市的‘煙火氣息’與‘文明氣質’相得益彰,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使人民群眾在城市建設管理發展過程中,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城市管理進入新發展階段,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精不精”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尤其是在補齊民生短板、解決民生難題上要下大功夫。如今,城市管理已開啟新的發展模式,城市從增量擴張轉向增量與存量并重的發展轉型期,城市管理的重點從數量導向轉向品質,從物質保障轉向文化傳承和機制建設,因此規劃、建設和管理之間問題疊加,錯綜復雜,而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又是必然趨勢,既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新動力,又對城市管理的機制變革、流程再造提出了新要求。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弄明白“時”與“勢”,也為2022年城市管理明確了突破口。
據張超介紹,2022年城市管理局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持續發力,不斷推動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讓黨旗飄揚一線 服務民聲之所呼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示范作用,黨建+理念“為民創城”、黨建+項目“為民建城”、黨建+管理“為民管城”、黨建+服務“為民潤城”、黨建+執法“為民治城”。組建黨員突擊隊3個、女子綜合執法服務隊3個,綜合應急執法服務隊6個,城管志愿服務隊12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扛牢扛實“兩個責任”,全域構建清風城管,通過“盯責任、盯風險、盯教育、盯信訪、盯宣傳”的“五盯”工作法,約束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微權力”,實現隊伍“零違紀”、執法“零過錯”、服務“零投訴”。
馬路辦公做實事 “鐵拳”行動治頑疾
全面開展“馬路辦公”行動,以路為崗,馬上就辦,辦就辦好,用腳步丈量城市,用行動溫暖民心,以創建“服務型行政執法標兵”單位為目標,以鞏固深化“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為契機,實現“法治城管、智慧城管、透明城管、服務城管、信用城管”五個城管工作目標。
針對市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占路經營”“僵尸汽車”“僵尸圍擋”“僵尸廣告”“餐飲油煙污染”等城市頑疾,堅持露頭就打、越界就清、擾民就治,最大程度維護群眾公共利益,凈化美化城市市容市貌;大刀闊斧攻堅違法建設,持續保持打擊違法建設高壓態勢,通過加大動態巡查頻次、發動網格員和群眾及時上報違法建設,做到早發現、早制止,確保發現一處、處理一起,做到零發生、零增長,還路于民、還綠于民、還空間于民。
溫情執法解民憂 城市管理有溫度
踐行城市管理“721”工作法機制,即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組建女子執法隊伍,探索“微笑服務”與嚴格執法并存的管理模式;針對城區“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探索實施“首違免罰”的人性化管理新模式,對首次發現的違停車輛采取當面告誡、張貼溫馨提示單等方式提醒違停車主盡快駛離,體現城市管理“人情味”;合理施劃車位,建設社會化停車場9處,智慧化停車5個;實施電動汽車充電基礎項目;設置便民疏導點32個,讓城市充滿煙火氣。
聚焦管理服務短板,以建設促治理,解決一批“有沒有”的問題。建設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城市垃圾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公共廁所63座,垃圾中轉站6座;口袋公園12個,“便民驛站”2座,“城管驛站”15座,不斷提升城市功能。
聚焦管理服務弱項,以提升促品質,解決一批“好不好”的問題。改造公廁122座、游園23個;持續開展“雙占”“雙違”、燃氣領域、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等專項整治提升行動,不斷提升城市形象。
聚焦管理精細程度,以精細促特色,解決一批“精不精”的問題。對街頭游園、口袋游園、智慧路燈、音樂噴泉等提質升級,打造“打卡點”;實施智慧城管提質升級,實現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實施城區公廁提質、創新執法服務提質和優化營商環境提質等行動,打造城市精品。
“下一步,我們將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價值理念,厚植為民服務情懷,用心扮靚城市,用情服務民生,當好城市‘大管家’,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張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