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走進鄉村看振興——白牛鎮: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2024-04-29 11:44:33 作者:王中獻 丁麗麗 趙行舟 高 爽 王 璐 來源:
    分享到:

    陽春三月,白牛鎮桃花朵朵開,孕育著無限的希望。

    在白牛鎮政府所在地,定睛觀望那座雄健的“白牛”雕塑,傳說中的故事再次浮現在腦海中。瓢潑大雨下了九九八十一天,到處一片汪洋,百姓房屋多有倒塌,人心慌亂。危急時刻,一頭巨大的白牛踩水而來,躬下身子開辟河道。水位迅速下降,百姓化險為夷。

    美麗的傳說寄托著白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靠著勤勞的雙手,白牛鎮聲名遠揚。

    白牛的桃子很有名。從多年前的“中華壽桃”,到如今的“黃金蟠桃”,品質依舊,口舌生津。

    白牛的白菜很有名。從無筋大白菜到“五彩白菜”,路過的車輛,不少停下車,買上幾顆,裝上一袋。

    白牛的奮斗很有名。從全市落后鄉鎮到明星鄉鎮,再到全國文明村鎮,靠的就是一股拼勁、闖勁。

    漫步白牛鎮,一座座廠房星羅棋布,婚紗、女鞋、耳機、鋰電池……產品種類繁多,有的出口國外,有的為國內知名企業代加工。

    “圍繞產品質量高、產業效益高、生產效率高、經營者素質高、市場競爭力高、農民收入高,推動鄉村振興產業取得重要進展。”白牛鎮黨委書記羅建說。

    桃 紅

    最是一年春好處。白牛鎮盛營村果園里的一樹樹桃花競相綻放,紅的、白的、粉的……連綿不斷的桃花林組成了最絢爛的春光。

    林間,種植戶盛濤正在給桃樹授粉、整枝、施肥。望著成片的桃樹林,他的心情就像桃花一樣美好,憧憬著碩果滿枝的豐收景象。

    可兩年前,盛濤卻鬧著要挖掉自家的桃樹。

    “支書,支書,挖起來了。”村干部盛家森步履如風,額頭沁滿汗珠。

    “別急,慢慢說。”盛營村黨群服務中心內,黨支部書記盛利立即站起身。

    “兩臺挖掘機,盛濤的果園里正在挖桃樹哩。”盛家森話音未落,在場的村干部圍攏過來。

    “支書,得趕緊想個辦法。”“是啊,已經有幾家都挖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讓盛利更加心急如焚。他馬上給白牛鎮黨委書記羅建打電話,商量對策。

    “召集種植戶,商討解決辦法。”羅建當即趕到盛營村。

    會議室內,十幾個種植戶個個眉頭緊鎖,沉默不語。

    “桃是咱村的支柱產業,也是白牛鎮一張響亮的名片,不種了太可惜了。”羅建的話猶如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會議室里立刻吵成一片。

    “現在桃樹產量、品質都不高,咋種?”盛濤臉憋得通紅,“連著兩年連陰雨,幾乎絕收,我家四口人都指著果園生活。”

    盛顯峰“騰”地站起來,念起苦經:“我種了10多畝,僅土地流轉費都要四五千元,賠不起呀。”

    “我的想法是咱們再堅持堅持,這是天災,不可避免,就是種莊稼也有賺有賠。”說這話的是盛世莊園家庭農場負責人盛林森,他種了80畝桃樹。

    與盛林森有同樣想法的盛紅帆給大家算了一筆賬,“這比種莊稼強多了,種桃畝均收益7000多元,種莊稼一年收入2000多元。”

    盛紅帆的話讓大家陷入沉思。

    “從長遠看,種桃效益好。”盛利給大家分析說,“桃品質不好,可以改種新品種。”

    “換啥品種?”大家面面相覷。

    “咱們一起想辦法解決。”羅建說。

    緊接著,鎮上打起了“組合拳”:帶領種植戶到山東、湖北等地,學習新技術、考察新品種;組織農技專家對盛營村土質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制定具體的改良方案;邀請省、南陽市果樹專家為桃產業“把脈問診”,給種植戶“支招”。

    經過“把脈問診”,盛營村最終確定引進黃金蟠桃、黃桃等優質新品種。

    2023年,盛營村黃金蟠桃迎來了第一次豐收。從5月中下旬到11月份,鮮桃陸續成熟,買桃子的人絡繹不絕。“支書說得沒錯,還是種桃效益好。”盛濤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

    同樣開心的還有盛林森。他的果園每天銷售800余斤黃金蟠桃,純收入1萬余元。“我們拓寬銷售渠道,通過抖音、微信等進行網上銷售,讓鮮桃搭乘電商快車,飛往全國各地。”

    目前,該村種植桃樹200余畝,建成果園20多個,20多戶果農依靠提質升級,“桃”出了黃金。

    菜 香

    “大家快點過來了,我們一起商量下種蔬菜的事兒。”

    白牛鎮竇堂村廣場,村黨支部書記周帥拿著喇叭喊了好一陣,可村民大都站在自家屋檐下,遠遠觀望。

    白牛鎮一直有蔬菜種植的優勢,而傳統的種植和銷售模式受地域和市場影響很大,時常出現蔬菜滯銷。

    “種啥最劃算?種多了,賣不出去怎么辦?”村民周大爺圍過來,憂心忡忡。

    “不用擔心,我們剛剛建成的蔬菜速凍生產線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簽訂保底收購價格,種子和技術還免費提供。”鄧州市巧農人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阮金利給大家做著解釋。

    阮金利是個敢想敢干的人,以前做食品加工,這幾年看準了速凍蔬菜行業,一期投資3500萬元,建成了年產5000噸速凍蔬菜生產線,既能大大提高蔬菜的保存和方便運輸,還能保持蔬菜原有的營養和口感。

    走進公司坐落在竇堂村的生產車間,機器聲轟鳴,村民們正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試生產。剛剛采摘下來的一筐筐鮮嫩油菜,在機器上經過分揀、清洗、噴淋、速凍、包裝等多道工序,即將從白牛發往全國。

    為帶動更多村民增加收入,解決傳統蔬菜種植存在的產業規模小、布局分散的問題,“巧農人”和鄉鎮干部不斷上門給村民做思想工作、算經濟賬,幫助農戶擴大蔬菜種植面積。

    “你看我還能再種點啥?”種植大戶賈新林剛剛收了一茬油菜,嘗到甜頭的他想乘勝追擊。

    “今天已經談了300多畝種植合同,這個星期已經簽訂有2000多畝。”阮金利說。

    通過訂單農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巧農人”已輻射帶動白牛鎮莊子、栗葩、盛營等6個村和周邊鄉鎮200余戶群眾發展果蔬種植業,建成5000畝標準化種植生產示范基地,總產量可達3750萬公斤,年產值5000萬元。

    “巧農人”的產品已經供應給了三全、思念等食品公司,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鏈接。

    除了凈菜加工外,為了增加產品附加值,“巧農人”注冊商標,開發了蒲公英菜丸子、香菜丸子等多種蔬菜成品,直接供應到百姓的餐桌上。

    果蔬育苗、栽培、鮮切果蔬、脫水果蔬銷售……“巧農人”有效解決了白牛鎮特色果蔬產業發展面臨的產業鏈短、競爭力不強、附加值低等問題,讓蔬菜重新“香”起來。

    “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引進并培育優良品種,擴大基地種植面積,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阮金利說,“同時,向產業鏈下游延伸,通過業務和資源整合,提高果蔬精細加工研發和推廣能力,提高產品競爭力。”

    “下一步,我們計劃投資建立自己的機械化收割服務隊,服務訂單農戶。”談起未來,阮金利喜上眉梢。

    選 址

    “村里缺少建設用地,咱不能把耕地毀了吧?”“沒有合適的場地,到手的項目就要泡湯了。”白牛鎮周溝社區會議室里,村干部一個個唉聲嘆氣。

    看著大家低落的情緒,周溝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勇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1年6月7日,淅川縣香花鎮周溝村205戶近1000名村民為了一渠清水送北京,響應國家號召,搬遷至鄧州市白牛鎮落戶安家。

    “出路寬了,房子好了,離城近了,怎么利用地理優勢發展經濟?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家門口辦企業!”在社區黨員大會上,付勇不止一次地提及這個想法。

    機會真的來了。2021年,河南濟眾惠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要在鄧州建設分廠,這是一家專業生產械準字號的膏藥研發生產銷售企業。經市南水北調工程運行保障中心協調對接,決定優先考慮在周溝社區選址。

    廠址選在哪里合適?這可愁壞了付勇,幾次三番的班子會議開下來,還是毫無頭緒。

    那段時間,付勇用腳步丈量村莊,總希望能發現合適的土地解決問題。在看到村里服裝廠的廠房時,他靈機一動,這不就是現成的廠房嗎?

    村部南邊的廠房原本是用來建設服裝廠的,但疫情期間受到沖擊,廠房閑置了。

    “真是瞌睡遇到了枕頭,連廠房都不用建了,直接現成的就能用。”村干部喜笑顏開,付勇趕緊聯系了醫療公司的工作人員。

    以為是結束,卻只是開始,問題又來了。

    “這個廠房太小了,我們可以先把包裝這道簡單的工序移過來。你們還是得找個場地大一點的地方,能把所有工序都做了,形成完整的生產鏈。”醫療公司的反饋讓項目落地再掀波瀾。

    “支書,你說咋辦?再想不出辦法,咱們這里就只是個包裝車間了,項目就要換地方投資了!”村干部急得團團轉。

    付勇沒有說話,轉身出門,去鎮上匯報情況。

    鎮黨委書記羅建聽了匯報后,立即安排專人實地考察。踏破鐵鞋無覓處,白東村有一處建設用地,正好和周溝社區相鄰。

    “由鎮政府出面協調,利用白東村建設用地解決項目落地問題,兩個村共同發展,共同收益,實現雙贏。”羅建表示。

    白東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對招商引資項目作了詳細講解,項目落地后租金兩村平分,用工兩村群眾優先。群眾拍手稱快。周溝社區招商難題迎刃而解。

    “選址成功!白東出地,我們出項目!”付勇話音落地,臺下響起熱烈掌聲。

    占地25畝,投資3000萬元,河南濟眾惠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建設,主要生產銷售一類、二類醫療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等,年產值達8000萬元。

    走進工廠,廠房里滿溢著機器的轟鳴聲和工人操作的“唰唰”聲,熬制藥材、分切、片劑合成、包裝、撿片……一張張膏藥制作出來,發往全國各地。

    “工廠建起來了,用工100多人,村里能干活的都去了。家庭矛盾少了,打牌閑聊的沒了,群眾的精神面貌都在發生著改變!”付勇很是開心。

    彩 禮

    “彩禮咱們給多少?聽說有一家給娃兒辦喜事,花了幾十萬,這幾年都在打工還賬。”在白牛鎮故事橋村劉展家中,親戚們你一言我一語。劉展忐忑不安,坐臥不寧。

    這邊劉展為了彩禮的事一籌莫展,那邊媒人開始催,婚期打算定在啥時候?

    “也不要光聽別人說的話,你看看咱們村這幾年不管是誰家,娶媳婦嫁閨女都要的不多,還不如好好坐下來把話說開。”家人們開導劉展別自己嚇自己。

    “我這會兒就去找媒人商量。”孩子結婚是大事,劉展急匆匆地走出家門。

    媒人不停地勸慰劉展放寬心,女孩父母都是明事理的人,說話行事比較實在。

    劉展逐漸冷靜下來:“你說得對,咱們干著急也沒用!還是應該聽聽女方父母的意見啊。”

    在媒人的安排下,男女雙方父母見了面,商量具體事宜。

    “房、車和家電用品都是現成的,就是這個彩禮……”見到女方父母,劉展說起彩禮,欲言又止。

    “說彩禮就太見外了!你們家這個孩子是個老實娃,一有空都來幫我們招呼生意??次覀兠Φ贸圆簧弦豢跓犸?,還主動來給我們做飯,我們早就把他當作自己的孩子了。”女方父母通情達理,“現在的年輕人幾個能這樣做?只要他們小兩口日子過得幸福,比啥都中!彩禮啥的都是形式,我們看中的是你們一家的人品。”

    劉展松口氣,開心地笑了,自己之前的擔憂全是多余的。

    2023年國慶節,沒有大操大辦,在大家的共同見證下,兩個年輕人步入婚姻殿堂。

    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得知此事,都夸劉展有福氣,找了個好兒媳,羨慕他有明事理的親家。

    正如雙方父母所愿,小兩口婚后十分孝順雙方父母,生活充實而快樂。

    他們認為幸福是靠自己奮斗來的,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愛情回歸到純粹的本質,為了有更好地發展,決定一起去江蘇闖一闖。

    “沒有彩禮的壓力,我們倆每個月的工資都在攢著,現在手里也有點存款,再干幾年說不定還能自己當老板呢。”接到孩子的電話,劉展心里滿是歡喜:“‘零’彩禮成就了孩子們的好姻緣。”

    “在我們村這可不是啥新聞了!近幾年,娶妻嫁人都要得不多,‘摒棄高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也是我們村村規民約里的一項,讓‘低彩禮’成為主流、‘零彩禮’變為可能。”白牛鎮故事橋村黨支部書記劉培常介紹,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治理高價彩禮的相關制度,規定村民“大喜小辦、小喜少辦、喪事簡辦”,不但減少了鋪張浪費,遏制了攀比之風,同時也密切了黨群關系,形成了良好的村風民風。

    故事橋村的“故事”還在繼續……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