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巧手織出幸福生活

    2020-07-16 11:20:15 作者:張 洋 通訊員 胡松波 來源:
    分享到:

    車間內,7臺毛織機正在同時運行,王書秋從這臺織機前走到那臺織機前,一直沒有停歇;偶爾的空檔時間她也會抓緊時間坐下來,檢查一些織好的毛衫片是否有托針、漏針的情況,發現問題,立即拿起鉤針補好。

    王書秋是穰東鎮白龍村人,今年49歲的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談起過往,她面露微笑向記者娓娓道來。

    王書秋和丈夫袁俊征都是爭氣要強之人,2010年,她家就蓋起了令人羨慕的小洋樓。

    在穰東的毛織行業,王書秋也算是個老人,不僅技術精湛,毛織衫加工的一整套流程也都爛熟于心。2013年,夫妻倆商量著想趁年輕大干一場。二人貸款買了5臺毛織機,當時的毛織機一臺是6萬多元,5臺機器貸款30多萬元。隨后,又借錢購買了2臺二手毛織機。

    “當時在我們村里,他們夫妻倆干的這個可是大事,我們村很多人都不敢想,大家都特別佩服他們的勇氣。”白龍村村干部劉靜菊說。

    2013年進入毛織行業,夫婦二人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收益并不是很高。2014年,毛織行業的整體行情較好,這讓夫妻二人又看到了希望,他們更是起早貪黑地干活,想多賺些錢,早日把貸款還上。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15年7月的一個早上,早早起來的夫妻二人,默契分工。王書秋在樓上給一家人做飯,袁俊征在樓下負責毛織機的運行。“我有點不舒服,書秋……”聽到丈夫的聲音,王書秋趕快從樓上下來,已經沒見袁俊征的身影。袁俊征打電話告訴王書秋自己已經到鎮衛生院了。 王書秋騎車趕到鎮衛生院的時候,發現醫生正在搶救丈夫,看著已經帶上呼吸機的丈夫,王書秋當時整個人都懵了,經過半個小時的搶救,袁俊征因急性心肌梗死不治身亡。

    袁俊征的突然離世讓這個充滿希望的家,陷入了無盡的深淵??粗齻€都在讀書的孩子,想想自己的貸款,王書秋有些絕望,她甚至恨她的丈夫怎能狠心拋下他們孤兒寡母。

    2015年底,王書秋被村里評定為貧困戶。鎮領導、幫扶責任人經常來噓寒問暖,詢問她的需求,和她談心希望她能振作起來。王書秋本就是個要強的女人,痛定思痛后,她決定用柔弱的肩膀撐起這個家。

    說干就干。每天早上5點10分,王書秋準時起來給孩子們做飯,督促孩子上學后,她就開始在毛織機前工作,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工作很辛苦,但她從不叫苦叫累。

    “我們享受了所有的扶貧政策,孩子上學不用怎么花錢,我的壓力也減輕了不少。但我必須得好好干,不然怎么對得起黨和政府的關懷。”王書秋說。

    如今,王書秋的大兒子和女兒都已經開始務工,還有一個小兒子在讀書。大兒子外出務工掙的錢自己存著娶媳婦用,姑娘掙得錢夠她們一家人日常開支,王書秋工作掙的錢用來還些小賬目。2019年,王書秋家順利脫貧。

    “生活對我來說是不幸的,幸運的是我生活在這個時代,如今日子越來越好了,不能老給政府添麻煩,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不等不靠,用雙手織出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王書秋信心滿滿地告訴記者。

    “王書秋很能干,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她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她的脫貧事跡得到了鎮政府的表揚,還多次被評為創業就業星和政策明白星,她是貧困戶爭相學習的榜樣。”該村黨支部書記劉志禮說。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