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張仙營村:產業扶貧“拔窮根”

    2020-06-23 09:54:37 作者:張 洋 來源:
    分享到:

    6月的清晨,天藍水清,草木蔥蘢。在林扒鎮張仙營村東南側的林地通道林內,油綠的南瓜葉子載著點點露珠,在晨光中生機勃勃。“在南瓜地里除草,澆澆水……活不重,每天掙60塊錢,一天的日常開銷不用愁,還有些節余。”該村貧困戶張志全正在打理南瓜秧,臉上洋溢著勞有所獲的幸福感。

    張仙營村曾經是一個貧困村,在鎮政府、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和村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于2017年脫貧。村子脫貧了,如何讓張仙營村脫貧不返貧?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壓艙石”,該村幫扶干部和村組干部決定依靠產業來發展村里的經濟,讓群眾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

    小鞋廠大夢想

    一個偶然的機會,該村市扶貧辦駐村第一書記武小寶在鎮上發現一個鞋廠生產車間,百十號工人正在忙碌地縫紉鞋面、膠合鞋底、裝箱搬運。武小寶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產業,他四處打聽,經人牽線找到了產業集聚區供貨商家,打算為張仙營村引進帶貧車間。

    武小寶這一想法,得到了鎮村、幫扶單位的關注和支持。扶貧車間的合作模式是鞋類代加工,車間面積650平方米,可以安裝機械設備120臺,規劃年加工各類訂單皮鞋20萬雙以上,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目前已安裝機械設備30臺,投資30多萬元,招收工人30多人,其中有貧困戶8名在此就業。

    “發展合適的產業,以產業促進就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持續穩定創收,才能重新激發農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真正達到村強民富。”武小寶說。

    林下經濟促發展

    在該村道路兩旁,林地通道林有400多畝,一直空閑著,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讓林地經濟發展起來,促進村民增收?幫扶干部和村組干部多次商議,經過最終協商,由該村致富能人張宗獻不用交租金,免費種林地,但條件是安排村里貧困人員就業。

    最初,張宗獻想在林地上種洋蔥,并且把想法告訴了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元青,細心的張元青找來了農業專家,對土質進行鑒定。專家告訴他們說,由于土質易于板結,不適合種洋蔥。經過多方考證,最終選擇種南瓜。

    “村里干部們幫我買南瓜種子,給我請來農技師指導給南瓜管理、打藥……”說到這件事,看上去略顯木訥的張宗獻臉上充滿了感激。

    第一年,南瓜喜獲豐收,可銷路又成了問題,張元青又親自到鄭州聯系經銷商,幫助張宗獻打開了銷路。當年,張宗獻賣南瓜收入十幾萬元,同時也帶動了該村8個貧困戶就業。

    土地流轉促增收

    為了推動規?;?、產業化、集約化農業種植,帶動所有農戶增產增收,該村決定動員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在土地流轉中,該村充分運用了“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召開了村兩委班子會、全體村組干部會、村民代表會,充分征求村民的意見。

    “我不愿意,如果地沒了,錢也拿不回來,可咋辦?”貧困戶周選超說。少數村民不同意土地流轉,村組干部就一戶一戶做工作,告訴他們種植普通的農作物不賺錢,還耽誤外出務工時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該村一個月內完成了土地流轉,同時也把土地承包出去。

    “土地流轉出去后,在家里也沒有念想了,這不出來打工每個月還有四五千的收入,在以前連想都不敢想。每年的土地補貼都能準時發放,現在我的日子好過了,這都得感謝我們的村干部啊。”記者連線采訪了遠在杭州做裝修的周選超。

    林扒鎮副鎮長王靜介紹,土地流轉有利于提高和穩定農民收入,企業進行集約化經營,科學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土地潛能。土地流轉后也可以解除在外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

    “近年來,我鎮大力發展產業扶貧,不僅村集體受益,村民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很多村民都加入了水生態種養合作社、優質牧草基地及蓮菜、蘆筍種植和龍蝦、泥鰍養殖合作社,不僅實現了提前脫貧,還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全鎮綠色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也正在逐步形成。”該鎮黨委書記張棟說。?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