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tqfhi"><label id="tqfhi"></label></pre>

  • <acronym id="tqfhi"><label id="tqfhi"><xmp id="tqfhi"></xmp></label></acronym>
    <track id="tqfhi"><ruby id="tqfhi"><menu id="tqfhi"></menu></ruby></track>

    “俺這兒的稀奇事兒看不夠”

    2020-06-24 19:34:20 作者:史 娟 通訊員 閆文博 來源:
    分享到:

    “以前握著鋤把兒刨土的村民,現在坐船養蝦。”“出去打工做生意的村民居然紛紛回來種地。”林扒鎮姜營村的種田老把式徐??毖?,“俺這兒的稀奇事兒看不夠!”前年,他還因為錯把富硒綠小麥當成病小麥,鬧了個笑話。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在農村摸爬滾打半輩子的老徐,覺得自己忽然不懂農村了,甚至連莊稼都認不全了。

    而讓老徐看不懂得這些稀奇事兒,正是林扒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該鎮布局鄉村振興宏偉藍圖的開始。2016年以來,林扒鎮抓住大規模土地流轉的有利形勢,積極探索打破小農經濟束縛,向現代化高效益的大農業邁進,成效明顯。

    龍頭引領 破局重構

    “都出門打工了,連種個芝麻、花生都嫌費事兒。”吳崗村村民吳群仙說。過去,林扒鎮的莊稼地像是開了“小麥+玉米”的單曲循環。土地越來越板結,效益越來越低,種起地來,一年比一年灰心喪氣,最后干脆棄種。

    如何打破這種局面?林扒鎮政府多方考察學習后,決定從引入龍頭企業入手。“引入龍頭企業能將其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產業模式和管理經驗,直接運用到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中,帶動周邊村民致富增收,開闊視野。”林扒鎮黨委書記張棟表示。

    2017年林扒鎮引入榮冠酒業,先后在姜營、小李營等村流轉土地1萬余畝,種植高粱和黑小麥、綠小麥等富硒小麥。2018年11月,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落戶林扒鎮。在莘家村、下郝崗等村流轉土地1萬畝,打造稻蝦混養基地。目前已建成稻蝦混養標準田5000畝。未來還會繼續發展,成為占地20萬畝的高效農業示范園。

    “每天都來基地打工,喂蝦、起網,一天至少能掙六七十塊。”貧困戶張冬梅一開始非常反對水田建設,現在家門口掙工資還有補貼,日子越來越好。

    黃土生金 農民回流

    高粱、富硒小麥,稻蝦混養,種植模式大變樣,土地的畝效益極大提高,這些變化在村民中間引起了不小的輿論風波。

    “人家一畝水田能產1萬斤蝦,加上水稻,凈收益至少在1萬元以上。”看到昔日的土地效益倍增,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金土地,讓村民們羨慕不已。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們萌生了回來發展高效農業的想法。

    “新西蘭紅桃地頭價3塊5,效益好著哩。”姜營村村民張永昌以前在杭州承包裝修工程,看到家鄉土地流轉,大企業紛紛來種田,就回來種植新西蘭紅桃。黃桃、冬桃、蟠桃,姜營村的村民種植桃樹100余畝,每到桃子上市的季節,客商就來拉。“只要管理到位,我們不比在外頭少掙錢。”家門口掙大錢,張永昌如今的笑容比桃甜。

    黃土生金,讓越來越多的像張永昌一樣的村民返鄉種地。遠赴海南的姜營村村民張學謙退掉了那邊承包的土地,回村種植了200畝花生。土門村的村民馬景生在通威承包了200畝的標準化水田,做起來魚蝦養殖……一個個視野開闊的新型的村民回流,讓林扒鎮的土地升騰出新的希望。

    “下一步,我們將在龍頭帶動、農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推動農產品深加工,拉長產業鏈,促進了農業向規?;?、優質化、高效化發展。”張棟表示。?

    分享到:
    国产激情高中生呻吟视频_欧美缴情站三五影院_4399韩国日本电影_亚洲春色CAMELTOE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