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我們通過電話、信息、微信等方法創新了在村級事務中表決形式,打破必須到現場見面開會的傳統模式;同時,建立了黨員和村民代表聯系戶制度,有效提高了民情民意的了解,解決了與群眾溝通難的問題。”近日,林扒鎮吳崗村黨支部書記吳德慶在接受采訪時說,“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吳崗村運用得非常靈活。
一直以來,吳崗村黨支部在經營村級大小事務時,堅持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透明運作,公平公正,受到了全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該村充分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大力引進人才回歸。整合現有資源,圍繞“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成立鄧州市吳崗村家庭農場。
但是當初,在引進家庭農場時,一度受到村民的不理解,薯片加工業能否真的那么好做?發動大面積種植紅薯,耽誤了其他農作物,一旦滯銷壞掉豈不兩耽擱?
“村里盡了很大努力宣傳發動在外鄉賢回鄉創業,如果半途而廢,再引進其他鄉賢便沒了信心。”吳德慶說,借助鄉賢力量引資,一開始就遇到了難題。為了讓家庭農場早落地、早投產,吳崗村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深入對家庭農場經營模式的了解,增強了產業發展的信心,也打消了心頭的顧慮。
據了解,今年吳崗村紅薯種植面積已達200多畝,年產鮮薯100余萬斤?,F已建成一條薯片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薯片18萬斤。計劃來年再擴大100畝,再上1條生產線,屆時可將就業崗位從現在的10多個提升到20個以上。
吳崗村還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有序引導群眾做好土地流轉工作,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增加土地產出效益。突出水資源開發利用,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水稻種植混作項目。
在吳崗村通威集團稻蝦混養項目基地,遼闊的水田很是壯觀。但是,在五年前,土地“三權分置”時,通威集團計劃發展稻蝦混養扶貧項目時,實施過程中多次遭到了村民阻攔。
“當時村民們的顧慮主要是對稻蝦混養的模式不了解,最擔心的是不知道能不能養成,耕地被挖成大坑,一旦項目不成人跑了,地租沒了,地也沒了,到頭來一場空。”吳德慶說。當時面對部分村民的反對聲,吳崗村召開村支兩委會議,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開展工作,逐戶走訪群眾,了解民情民意后,先后組織召開會議三次,通過商議達成了共識。同時,組織群眾代表到外地對稻蝦混養模式進行學習觀摩。通過學習,大家對稻蝦混養有了新的認識,對本村的項目建設也有了信心。
如今,通威集團的稻蝦蟹綜合養殖示范園在不斷擴大,充分利用水稻與小龍蝦、淡水蟹之間的生態關系,讓兩者互利共生,不斷地增產增值。至目前,已經帶動100多名村民來此務工。
“在鎮和村里的幫助下,我和我愛人在通威蝦稻養殖混養基地做勤雜工,一個月能收入3000元以上。”吳崗村脫貧戶張振富開心地說。
農民收入增加了,村集體經濟也發展起來了。吳崗村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一躍成為全市水產養殖的大型示范基地。
近年來,該村村部建設、學校建設,村道修建、坑塘整治,廣場擴建、人居環境美化等,都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運用中得到大力提升。
“通過黨員、群眾代表評議,只要是村民贊同的事情,我們樣樣有落實,件件有回聲,老百姓都很滿意,認為很公平,幸福指數和獲得感都與日俱增。”吳德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