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網訊 “上次的80000件訂單,明天一早就要發出去,今天需要加班。”近日,在裴營鄉軍楊村夢蝶兒內衣廠,一個年輕小伙子在安排當天的工作。
這個小伙子叫楊浩,軍楊村人,今年28歲,是該鄉人大代表。初中畢業后,他就懷揣著外出學技術掙大錢的夢想,來到廣東省汕頭市一家內衣廠上班。剛開始在廠里干雜活,每月工資才1000多元。他白天干雜活的時候,抽空學裁剪的手藝;早晨提前一個小時上班,找些廢布頭在縫紉機上練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次練習,他逐漸掌握了縫紉技術,成了一名縫紉工。憑著勤奮和愛鉆研的勁頭,經過兩三年的努力,楊浩先后熟練掌握了平車、雙針、拉芽等機器操作技術,成了廠里的技術骨干,工資也由過去的1000多元逐漸漲到7000元。2017年,他被廠里提拔為生產組長,2019年又走上了管理崗位,每月工資1萬元左右。
“雖然汕頭那邊內衣廠生意不錯,但南方勞動力成本和房租也很高,想到自己這些年在內衣廠的摸爬滾打,以及對生產銷售的了解,就萌生了回老家辦廠的想法。我與工廠負責人一說,他非常支持我辦分廠。”楊浩說。
“我得知楊浩有回鄉辦廠的想法,就和村干部積極邀請他把內衣廠落戶到軍楊村。”該村黨支部書記胡險峰介紹。
在鄉、村的大力支持下,去年8月,楊浩在該村上楊莊組投資90多萬元,購置針車、拉芽、平車等設備60多臺,整修自家住房及鄰居閑房,共計280多平方米,辦起了內衣加工廠,代加工各式內衣,安置軍楊村和附近村莊的留守婦女60多人就業。
楊浩介紹,廠里加工、生產的內衣,通過汕頭市一家內衣總廠,遠銷到歐美等地區,產品供不應求。工廠采用計件工資制度,工人每天的工資高的能拿200多元,一般的也在100元左右。不能來廠上班的,也可以把機器拉回去在自己家加工,不會做的還可以到廠免費培訓。
“我以前在廣州一家內衣廠打工,孩子在家上學不放心,還有老人需要照顧,出不了遠門。去年冬天,我來到內衣廠干拉芽工,每月工資在6000元左右。這樣,家庭也照顧了,還不少掙錢,在這兒上班挺好的。”該鄉前鄭村村民丁雙高興地對今日鄧州說。
楊浩說:“你別看內衣是個小物件,但生產工序多的有40多道,少的也有30多道,需要20多名工人通力合作,才能生產出成品。稍不留神就會出現質量問題,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和步驟出了差錯,這件內衣都會報廢或者成為次等品,所以我們嚴把質量關,安排專人負責產品質量把關驗收。”
“在農村還有很多留守婦女,她們沒有工作,也沒啥收入來源。下一步,我準備在老家再開幾個分廠,讓留守婦女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為鄉村振興出把力。”楊浩說。